求是和信30年 | 王洪磊:我和求是和信
来源:求是和信网 日期:2024-01-03 09:04 发布人:qshx 浏览量: 1748时光荏苒,岁月蹉跎,不知不觉,已经来到求是和信第五个年头了,伴随着时光的流逝,回顾在律所执业的时光里,可能带给我们的除了皱纹的增长和头发的减少外,还有求是和信文化的熏陶、沉淀和升华,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求是和信人的温度,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求是和信的正能量和向心力,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求是和信文化带给我们的思索和启示。
【上篇】相遇篇。
初次相识求是和信始见于媒体,升华于相遇。2019年的夏天,潍坊市司法局与潍坊市律师协会到我之前就职的县市区开展扶贫考察,当时求是和信律师事务所主任、潍坊市律协会长马东宁和玉帛律所、国宗律所负责人一同到帮扶村进行扶贫考察,当时彷徨于辞职从律的人来说,律师事务所只是一个名字,因为并不了解每个律所的情况,也不了解律师事务所的实力、规模等信息。后来,在我的研究生导师、律师同学以及众多亲友等的推荐下,才知道求是和信律所是潍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专业分工最明确、实力最强的律师事务所。不经意间,有了想去求是和信从事律师行业的冲动,但翻看招聘简章,才发现求是和信的招聘条件是:研究生、五院四系的本科、公检法经历的工作人员,忽然有种胆怯的心里,我这出身基层的泥腿子,她能接受我吗?在仅有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的基础上,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参加了求是和信的面试,并将自己占优势的文字材料功底(因为没有其他优势了)拿到台面上来说,但面试感觉发挥的不是很好,有些涉及律师行业起步和发展的问题,让我很难回答,初接触律师行业也不敢发表意见,但最终辗转反侧有幸成为求是和信的一员。
入职求是和信后,翻看求是和信的公众号,发现求是和信律所参与了大量的公益活动和法律援助,比如社区普法、党建帮扶、党建共建、精准扶贫、扶贫济困、公益普法等都离不开求是和信律师的影子,这也体现出求是和信人承担的巨大的社会责任,有温度的求是和信人一直在做着有温度的事情,做一个有温度的法律人也是求是和信文化一直倡导的。正是基于求是和信强大的社会责任,也让我时不时有种继续为基层治理奉献法治力量的想法,最近也准备搞一下党建共建的项目,希望能为基层治理增加法治力量。求是和信的文化与党政机关的文化有很大的不同,对于我这种半路出家的“门外汉”来说,初入求是和信不仅是工作的适用更重要的是文化的融合吧。
【中篇】成长篇。
不知不觉来到求是和信律师已经五个年头了,在这里,我收获了成长、友谊,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年轻律师,在前辈们的关系和帮助下,渐渐地成长成一名经验丰富的律师。求是和信的核心价值观是崇法、尚德、敬业、协作、奉献,这不仅仅是十个字的口号,也不像机关里每次写材料都要引用的内容,但是核心价值观已经烙在每个求是和信人的心坎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团结协作、遵法奉献”这些词在机关内可能就是个口号或干部考核时候的引文,但在求是和信就是实打实的用人标准,崇法、尚德、敬业、协作、奉献这十个字也贯穿在求是和信律师从业的全过程。
我刚入职求是和信师从求是和信商事中心孟令华律师,孟老师是德高望重的律师,面试时提问了很多的问题,也是我心里认为可以刁难求职者的老师,但是我却有幸成了他的学生,可能是缘份吧。我入职求是和信第一天,到他的办公室报到时,他的办公室里挂着“厚德载物”四个大字,足见孟老师的追求和向往,也体现了他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当然,实践中孟老师也是这么干的。记得2020年10-12月份,我和孟令华律师、孙明江律师、叶晓骏律师共同为潍坊吾悦广场项目提供法律服务,当时经常因为谈合同谈到深夜,甚至因为一个条款洽谈一晚上,曾经因为谈某个条款谈到凌晨三点而后双方拍桌子散场。当时,我的妻子正在医院保胎治疗,每次到饭点孟令华律师总是问我媳妇有没有吃饭,赶紧去医院给媳妇送完饭回来再吃饭,这种无微不至的关怀,是前所未有的,让我初次感受到了职场温度所在,正是这种文化氛围,让我感受到了求是和信的情怀,也让我无所顾忌的全身心投入工作中。
2021年1月份,我的儿子出生,当时天气很冷,我忙于家庭的事情来不及脱身,仅仅在我儿子出生后一周左右去单位为每位同事送了鸡蛋(按照求是和信的惯例生孩子的律师要为每位同事送鸡蛋吃)。忽然有一天律所的合伙人、工会主席、办公室主任吕静玉通知我,要代领我们中心的同事去我家里看我的妻子和孩子,我首先是吃惊,因为不知道求是和信还有如此的传统,然后是抓紧把凌乱的家收拾好。吕主任说,她周末跑了好几家孕婴店,才挑选到了合意的玩具和孩子的用品,送到我家后看了看我的孩子,代表单位送来祝福和慰问。当天,我的眼睛了噙着感动的泪水,但是作为男人的本性我没有失态,心里说不出的感动。后来,马主任提出求是和信要建设幸福律师,第一方面就是要快乐工作,其中包含对求是和信职工的人文关怀,让家属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让职工快乐的工作无后顾之忧,忽然明白了求是和信人的“大智慧”,况且求是和信这种对职工的关怀的发自内心的,是真心实意的,或许这就是“她”的文化软实力吧。之前听马主任说有个企业家为我们律所提过12个字:“大道求是、大智求和、大德求信”,就是这12个字已经把求是和信律师的文化理念给总结出来了,这应该是对求是和信律师最高的评价了。
【下篇】传承篇。
秉承着求是和信的关怀和信任,在孟令华律师的指导下,在刘世伟律师、王萍律师、付成民律师、朱祥金律师、沈子清律师等为代表的求是和信合伙人的日常传帮带下,渐渐地从一名公务员转变成一名合格的律师,这与求是和信文化理念中的团队、协作、奉献是分不开的。我的老师孟令华因为一句话、一个标点符号经常帮我修改上诉状、代理词到深夜,有时候为了研究一个法律规定甚至工作到凌晨。我也在他的感染下学会了一种办案的思维和态度,也通过此学到了很多知识,受益匪浅。在日常有幸与刘世伟律师、王萍律师、付成民律师等在日常办案的过程中,也教会了我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渐渐地让我悟出来当律师的“道”。在与朱祥金律师、沈子清律师等商事中心的律师讨论案件时,可能简单的一个角度的提醒,一条法规的引入,抑或是一个事实的解释和逻辑的贯通,忽然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感觉,正是在这种办案的氛围下,使我得到了成长。
在与众多律师的合作中,通过一个个案例,学会了沟通的技巧,学会了案件的焦点和争议点,更提高了自己的实务经验,以致于基本每年办案数量超过100件。求是和信拥有这种团结、协作的文化,或许每一件小事都能让年轻律师受益,在与商事中心和其他中心合作的案件中,大家都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没有任何私心,只是追求案件有更好的结果,有时候会因为某一个观点挣得面红耳赤,但最终还是得到满意的结果,这也归功于求是和信自成立以来便坚持的“案例研讨制度”,这可以说是求是和信内部的“审委会”,能把案例的正反两个方面分析的十分到位,让律师无论是当原告还是当被告都有充足的辩论空间。
得益于求是和信这颗大树的庇护,年轻律师才有了一天天的进步,也得益于老一代求是和信人的披荆斩棘、筚路蓝缕,使得求是和信律师成为潍坊律师界的number one,求是和信服务品牌也成为山东省优质品牌。最近到法院、仲裁委等开庭,经常遇到法官或仲裁员对求是和信律师的认可和称赞,或许是业务上的严谨,也或许是为人处世的真诚,这都体现了受人尊敬的一面,也是建设幸福律所的重要一部分。我时常深思,求是和信现之所以受人尊敬得益于过去30年的坚守,未来的30年、建设百年强所的100年,青年律师的责任更大,总书记讲过“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们青年律师在建设百年强所的路上责任重大。
【结语】展望篇。
求是和信在建设百年强所的道路上已度过而立之年,求是和信律师已经迈出了辉煌律师事业的关键一步,求是和信文化和理念必将致力于法治中国的建设,每一个求是和信人将在百年强所的建设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求是和信已经登上法治中国建设的舞台,站在了历史的新起点,祝求是和信的明天: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潮流浩浩荡荡,求是和信人的脚步将跟随历史的大潮永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