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时期转让公司股权的若干热点问题及刑事风险防范
疫情持续至今,中小型民营企业经营总体遭受巨大冲击。因现金流难以为继,为维持公司经营,部分手头紧的公司股东不得不转让手中持有的股权。笔者近期也接到了不少朋友的股权转让涉税咨询,大多很关心股权转让相关税收政策及涉税风险。梳理其中主要的问题包括:自然人办案手记之民法善意取得制度在刑事案件辩护中的有效运用
善意取得制度在2019年办理的一起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即叉车案)中作为辩点之一成功运用,犯罪嫌疑人被解除强制措施,并未被移送审查起诉。正在办理的一起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即河砂案)也运用了此制度,增强了辩护意见的说理性,正在等待好结果。在刑民交叉案“亲友被抓,案子啥时候能判?”刑事案件诉讼流程解析
作为刑事律师,经常会有当事人问我:“陈律师,我老公被抓了,什么时候能出来?”、“陈律师,我弟弟被逮捕了,还要关多久?”。普通群众对刑事案件流程缺乏基本的了解,一旦自己或者亲友被牵扯进刑事案件,往往心急如焚无所适从。伪造签名形成的股东会决议,股东该如何救济
面对未参会而伪造自己签名形成的股东会决议,股东应该如何救济?直接要求确认决议无效?还是主张决议未成立?抑或提起公司决议撤销之诉?笔者认为,同样是未参会、伪造股东签名形成的公司决议,应当严格依据公司法及司法解释的规定具体分析,从而选择适合的救济途径理论研究更多
律师随笔更多
新法解读更多
求是大讲堂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