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和信30年 | 张鹏:我心中的求是和信——纪念我在求是和信律师事务所的岁月
来源:求是和信网 日期:2023-07-04 15:42 发布人:qshx 浏览量: 2327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山东求是和信律师事务所成立三十周年,我作为曾经的求是和信大家庭中的一员,倍感荣幸和自豪。回望来路,一路风景、一路成长。每当忆及那段青涩的年华,那忙碌而富有激情的日子,以及恩师的谆谆教诲,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又在脑海浮现。
这是我的职业启航的地方,也是我成长的港湾,更是我温暖的家园。时间从不说话,却回答了所有问题。我想我总是要找一个机会将这种神奇的缘分公之于众的,并向求是和信予以郑重致敬,律所的“三十周年所庆”约稿恰逢其时。
一、这是我职业启航的地方
2013年我在潍坊准备司法考试,和考友们聊天:“考出来干什么?”我说我要做律师,大家都说在潍坊最好的律师事务所是求是和信律师事务所。我憧憬着能进入这家潍坊最好的律师事务所。
那一年成绩出来后,我通过了。毫不迟疑的向求是和信律师事务所投递了简历。经过了严格的面试,非常幸运的我收到了求是和信的橄榄枝,从此与求是和信结下了不解之缘。
入职第一天,孟令华主任带着我们新人全所每个部门转了一个遍,介绍了每个部门的基本情况,让大家很快就互相认识了。我在房地产法律事务部实习,我的师傅是孙明江主任,是一位专业精通、做事沉稳又风趣幽默的律师。当时房地产部还有付成民、马恒明、王银霞,叶晓骏、张雁举等人,可谓是精英云集。
(这是孙明江主任2014年时的帅照)
我刚去的时候事情不多,就在办公室里读书看法条。孙主任看我的书还是司法考试的书,就告诉我要多看案例,理论要结合实践,并且交给我一个任务就是整理案卷,把他结案的案卷交给我让我整理,于是我有了充足的案例来学习。我经常把师傅的代理词、答辩状和判决书复印下来,学习着师傅的思路,锻炼自己的分析、论述能力。
在求是和信是有氛围的。这种氛围是一种自发形成的,年轻人之间互帮互助、互相学习的正能量氛围。这点体现在实习律师的日常工作中尤为明显。我在实习期订过很多案卷,订的第一本案卷是什么案子已经记不清了,当时不会装订,打系绳孔时我打了5个,恰好遇到“订卷大神”沈子清也去订卷,他教会我打3个孔就能把案卷系好。后来我又把这一招教给了张雁举。
(2015年3月,沈子清去青岛参加培训时随拍)
求是和信是有学习传统的。每周五下午案例研讨,周六上午集体学习,只要在律所的同事们都会参加学习。案例研讨很有意思,不分领域和专业,只要参加的律师都要发表意见,判断一下结果。我记得有一次我准备的一个执行异议纠纷的案例,刑事部一位律师给出的结论竟然和案件最终的审理结果完全一致。自由讨论环节尤为锻炼人,律师们都针对性的发表自己在办案过程中的心得。我很多的办案经验,就靠学他们的心得积累起来的。后来,当我能在法庭上迅速整理思路,逻辑清晰的表达观点时,我非常感激在求是和信时的学习和积累。
我很感谢求是和信,在我职业启航的时候,给我一个广阔的平台,感谢我的恩师和每一位指导过我的律师前辈,让我在攀登的路上少走弯路。
二、这是我成长的港湾,在这里快乐成长
2014年4月我拿到实习律师证,孙主任开始带我办案了。从接待谈案,立案保全、开庭执行,每个环节只要有机会都带着我参与其中。
我参与的第一个案件是一个建设工程合同纠纷,当时不会写起诉状,事实与理由部分我把所有的事实描述的非常详细,把证据一条一条的罗列在后面。孙主任说这么写起诉状不行啊,要简练概括。当时马恒明律师坐我对桌,我就在他指导下把起诉状和代理意见写出来了。回忆开庭前的那个夜晚,紧张,真紧张,复习了一遍又一遍的庭审程序,脑子里模拟了各种各样的情节,代理意见看得都快背下来了。第二天早上5点就起了床,早早到了法庭,审判长在开庭前特意看了我的委托手续。孙主任让我举证质证发表代理意见,审判长并没因为我是实习律师就为难我,最终的庭审程序很顺利,委托人也很满意,我在辛苦的工作后获得了小有成就感的快乐。
孙主任的顾问单位非常多,经常会去顾问单位开会,有时太累了就让我开他的车,我那时还是个新手,就这么硬着头皮逼着开,慢慢的成了老司机,后来办案时还经常开孙主任的车。
实习期快结束的时候,我买了辆二手雅阁,天天盼着办个外地的案子开车出去转转。孙主任好像看出我的心思,派我和孟奇带着顾问单位的大明经理去淄博分公司开会。那天我开着我的雅阁接上孟奇和大明经理激情澎湃的就往目的地奔去,正在有说有笑走着,我看着车厢盖怎么冒烟了?!一看仪表盘水温表都报警了,这是水箱“开锅”了啊。刚走了一半,就要趴窝了,附近也没有修车厂,我手足无措。还好那大明经理有经验,带着孟奇去买了四桶纯净水,往水箱加上一桶就解决了问题。我提心吊胆的随时准备加水,就这么开到了目的地。
实习阶段一年多的时间,既是我见贤思齐、自行求进的学习过程,也是我革弊纠偏、匡补不足以更好地融入工作的过程。非常怀念那时的快乐,总是富有激情并且愉悦地工作着。求是和信经常组织团建、聚会等集体活动,让全所同事们在集体活动等场合中逐步加深沟通与了解。我不仅是跟着孙主任学习,求是和信的每位前辈律师都是我学习的榜样,他们始终充满耐心的为我答疑解惑,毫无保留的帮我分析案件思路,甚至直接告诉我具体解决方案,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在此,感谢求是和信,感恩在求是和信遇到的每一位伙伴儿!
三、这是我温暖的家园,雪中送炭见真情
2015年,我由于个人原因离开了求是和信。那一年我的儿子出生,我更努力的工作。像离开港湾的小船闯荡在汪洋大海,难寻港湾的安稳,更多的体会到了艰辛。
天有不测风云,2017年,我的儿子突患重疾,我和爱人带着他到北京儿童医院治疗。仅仅两个多月,高昂的治疗费用把我们的积蓄彻底掏空!为了让他尽快康复,我发起了水滴筹。
求是和信的家人第一时间联系我,一次次的安慰我,马主任组织全所的家人在最短的时间给我捐款,在他们的影响下还有很多律师朋友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伸出援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人献出一点爱心能让世界充满爱。筹集的善款就像雪中送炭,解了我的燃眉之急!为孩子延续了美丽的生命。
陪着孩子和病魔作战的那段岁月,我更坚信心中要种一轮太阳,在寒冷的日子里用来取暖,在黑暗的日子里用来照亮,在迷茫的日子里用来指引方向。遇到挫折和磨难不要恐惧,有坚定不移的信念,有真情实意的家人,有肝胆相照的朋友,还有社会上的好心人,一切困难都会克服的。感恩所有伸出援手的人们,向所有帮助我的人们致敬!
这就是我心中的求是和信,是我职业启航的地方,也是我成长的港湾,更是我温暖的家园。我在这里成长、进步,体会到成就感、自豪感、幸福感。我在求是和信的日子虽然匆匆而过,但却给了我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收获。这段经历深刻地影响着我的职业生涯,也成为我人生中难忘的一部分。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而立之岁,正当其时。在求是和信三十岁生日之际,愿求是和信的师友实现自我的梦想,业务越来越好,愿求是和信的事业蒸蒸日上,未来更加广阔,实现百年强所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