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山东求是和信律师事务所!今天是:
博客 微信公众号

求是和信30年 | 方明辉:缘 定 三 生

来源:求是和信网      日期:2023-08-28 09:19      发布人:qshx      浏览量: 1873

2023年是求是和信律师所成立三十周年的庆典之年,可喜可贺,作为我本人更是满满的感慨和回忆。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我虽没有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但作为求是和信的老律师,在此用拙笔记录一下自己对求是和信的内心感悟和情感历程,与大家共飨。

初识求是——

1997年7月,西北政法学院毕业的我没有返回老家昌乐,选择留在潍坊。那时的我对于律师行业并没有深刻认识,只是停留在学校学习阶段的初级而感性的认识,对于律所的认知更没有一个成熟概念,说实在的,那个年代的法律人大家心中向往还是公检法的工作,律师是最后的选择职业,但不包括从一开始就把律师作为终身职业的人——我称之为纯粹的法律人。因为在1995年暑假期间我在潍坊中级人民法院经济庭实践过两个月,经当时的指导老师介绍推荐,刚毕业的我对潍坊市求是律师所慕名而来。记忆中那时的求是律师所设在胜利街与和平路路口东南角的果品宾馆三楼,我自己前去联系,当时的律所负责人是王玉亮主任,王主任简单问了问,因为毕业时我还没有参加律师资格考试,所以没有律师资格证,律所就同意我作为实习人员留下,同时我向当时负责党建的吴爱华主任出示了党员关系材料。

刚到求是所被安排在一间大办公室,中间放置一张单面长方形桌子,实习人员基本都在那里。平时没事就是看书和看卷。记得当时一起实习的有曾庆春主任、胡冠宝律师、曾武辉、刘迎春等,曾主任和胡冠宝已取得律师资格证,属于实习律师。前台当时是漂亮的吕静玉小姑娘。平时吃饭就是嘎活着在楼下附近的小吃店吃,边吃边聊很是自在,次数最多的就是和曾庆春主任、曾武辉等一起。那时的律所就有案例研讨制度,参加研讨时我发过几次言,也就是刚毕业学生的见解,没有什么司法实践支撑,重在参与。当时常见的律师有王玉亮主任、吴爱华主任、李万兴主任、马东宁主任、张长清律师、张坤明律师、范洪义律师、徐永前律师、赵传森律师、刘世伟律师。因为是实习人员,就很老实地待在大办公室,其他律师办公室几乎不去。

想来印象最深的有三次算是案子实践吧,一次是跟随赵传森律师出去调查取证,他骑着125大摩托载着我,一路兜风似的,还听着赵律师讲着故事,挺惬意。一次是老家的人找到我,是个人身伤害案件,我联系了张坤明律师、曾庆春主任办理,在安丘法院管辖审理,最终维护了当事人的权益。这个案子因为是老家那边的我几乎从接案、立案、评议、开庭等全程跟着张律师曾律师办完,最大的收获就是基本掌握了案件办理的流程,获益匪浅。再一次是跟随李万兴主任去坊子法院刑庭开庭,旁听了李主任的整个庭审过程,心中对于李万兴主任的口才和思辨能力由衷佩服。在求是所的三个月,让我对求是律师所有了初步认识和了解,特别是案例研讨制度和每位律师的勤勉尽责,兢兢业业,深深地影响和吸引了我。

暂别八年——

1997年10月初,在求是实习的我突然接到一封信,打开一看是潍坊市人事局寄来的人事派遣通知书,让我于1997年10月14日到昌乐县司法局报到上班,那个年代我还属于能获得工作分配的大学应届毕业人员。拿到通知书的我一时拿不定主意何去何从,当时曾主任建议我去上班,那样旱涝保丰收,因为当时实习人员没有待遇。农村老家的父母也是主张去上班,他们认为大学毕业能有个固定工作就很不错了。于是我离别了初识且存有好感的求是律所,来到了昌乐县司法局报到上班,这一别就是八年。后来回想起这个决定是后悔的。

来到昌乐县司法局上班,被安排到办公室做行政人员,待了一个月就无法适应一杯茶、一份报纸及简单跑腿的办公生活,我主动找到局长要求做律师业务,局长很开明地同意我到昌乐县司法局国办律师所——潍坊昌明律师所做在编法律服务人员。于是正式开始了我的法律服务生涯。当时的法律服务市场不像现在这么规范和严格,虽然我还没有取得律师资格证书,但是只要律师所开具法律服务工作人员证明就可以对外提供法律服务。后来经过努力我成功考取了律师资格证书。潍坊昌明律师事务所也更名为山东昌明重光律师事务所。

记得在昌乐作为法律工作者期间接手的第一个案子是人身伤害案件,当事人是在龙口黄山馆镇打工时发生砸伤事故,与用人单位达成赔偿协议,但是赔偿数额过低。我利用在求是所跟着张律师曾律师学习的经验以及查询法律法规,大胆接手案件,首先和当事人进行伤残鉴定,经鉴定为三级伤残,按照当时的规定计算的赔偿金远远高于他们签的协议,于是以显失公平提起撤销之诉,自己跑到龙口法院立案,后案件分到黄山馆法庭审理,经过开庭审理,虽然法律事实的实体没有问题,但被告主体资格出现了问题,因为当时就依据赔偿协议上和当事人提供的名字进行的起诉,然而工商却没有登记,于是提出变更主体,法庭未予允许,裁定驳回。后来记得是当事人协商处理。该案的最大教训是没有尽到立案前的尽职调查,为自己的年轻和大意付出了代价。最大的收获就是促使自己对于以后的每个案子都会认真审查,仔细研究,绝不允许出现法律上、程序上的低级错误。

在昌乐执业的过程中,念念不忘的是求是律师所,在各个法院特别是奎文法院开庭时经常会偶遇求是所的律师,内心会有一种亲切感,常常打个招呼,寒暄寒暄,问问近况。那时的心中就有了想回求是所的执念,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执念越来越强。

牵手求是和信——

2000年4月潍坊信义和律师事务所与潍坊求是律师事务所合并成立潍坊求是和信律师事务所,是潍坊律师界的一件大事,从新闻媒体上看到了这一消息,心中很是兴奋,虽然不是其中的一员,但内心却是羡慕点赞。2000年这一年是潍坊律师发展史上重要的一年,不仅有求是和信一家独大的律所出现,还有不少新律所成立,潍坊的律师业呈现出新的发展势头。在此背景下,信义和与求是的合并无疑是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我的业务重心从昌乐渐渐转移到了潍坊,经常在潍坊做业务,与求是和信律师的交集也逐渐增多,经常在法院开庭或者其他场合遇到,总免不了相互问候,我想这就是感情的交流吧。遇到最多的就是曾庆春主任,当时作为老兄的他除了问候之外,就是劝我来潍坊发展,最好是到求是和信发展。曾主任的劝说与我的内心想法是契合的,但是我内心又有一种自卑感,或者缺乏自信,求是和信就是潍坊律师的金字塔顶,我能行吗?这一犹豫就是五年,随着自己年龄的增加、业务的发展,对自己将来归宿的规划也越来越清晰,那就是加入潍坊最好的律师所——求是和信。有了这个信念之后,自己也有了奔头。要做的就是如何进一步提高自己以达到求是和信的要求。后来主要是通过曾庆春主任与求是和信建立联系。

2005年,是值得记住的年份。这一年昌乐县国办律所改制的最后时期,县政府发文国办律所在编律师两个选择,一是回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或者其他科室岗位,二是辞职后在律所继续工作不再占编,司法局承担五年的社保待遇。我毅然选择辞职到律所工作,同时借着这个机会我联系了求是和信的曾庆春主任,曾主任向分管人事的吴主任汇报,同意我来面试。这是一个莫大的喜讯,毕竟是向自己的心愿迈出了第一步。2005年底经过面试,求是和信确定接受我的转所要求,接纳我!!!雀跃的心情无以言表,我的心愿实现了!从1997年在求是律所短暂的三个月的实习,到后来的暂别,历经八年的时间,我又一次回到了求是和信,正所谓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冥冥之中注定了我的归宿就是求是和信。我将为之奋斗!

扎根求是和信——

2006年初我正式入职山东求是和信律师事务所。当时求是和信在新华路和胜利街东南角的沿街楼四楼办公,整个一层楼大约一千余平,自西向东狭长分布。我被分配到最东头由杨少敏主任分管的金融、房地产大办公室,隔壁东头就是会议室。我所在的具体部门是房地产部,当时的部门主任是刘延利律师,同在房地产部的还有宿荣魁、李志国、马恒明律师。房地产部在整个大办公室的西侧,东侧是金融部,主任是陶书健律师,当时记得金融部律师有葛言、张伟伟,兼职律师有张彩云、王怡、王玫、赵敏老师。虽然是两个部门,但经常在一起讨论案子以及聚餐。出去吃饭都是陶书健主任点餐,他比较会点菜,色香味搭配合理。

我是执业律师转所来的,所以没有指导老师,主要是自己揽业务办业务,当时案件合办虽有要求也没有形成固定制度,所以自己办的案子较多,感觉到老是一天到晚忙忙活活的,没大有闲空,当然也是比较充实的。后来感觉案件合办还是必要的。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大家的支持,我于2007年1月份正式加入求是和信合伙人队伍,内心对于求是和信律所的黏合度更加深了,也更加激发了我的工作激情。也就是从2007年开始我从房地产部调离来到知识产权部,担任知识产权部主任,开始了打造求是和信知识产权专业的征程。因为在此之前我代理专利侵权诉讼较多,从2004年转所之前就开始参与专利维权纠纷的处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所以有一定的优势吧。担任知识产权部主任后,带领部门成员开始了奋斗历程。记得当时的成员有高茂起、李伟国、张义东、李晶宇律师,实习人员是张雷、王丽强。再后来是杨洪晓、王平、栾婷等的加入。知产部刚开始代理了一大批专利商标著作权案子,例如潍坊轻纺城布料花色版权、广东奥飞动漫铠甲勇士专利、纳爱斯商标、苏泊尔商标、心相印纸巾商标、彪马服装商标、山河气门商标、梦金园专利及商标、乐扣保温杯商标、天堂伞商标、五粮液商标等等,一时间求是和信知产维权律师打出了名头,形成了突出的专业特色。社会上有很多慕名而来要求代理的。在代理成批案件形成专业特色的基础上,我逐渐发现一个问题,就是知产案件虽然办理的不少,但是案件收益不高,几个律师忙活几个月收入不过几万元。在这种情况下,我的思想逐渐发生了变化,就是想如何提高知产业务的收入和做一些高端知产业务,工作重心发生了偏移,也做了一些这方面的研究,所里也支持做一些高端业务的研究,比如企业知识产权托管、知识产权海关备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地理标志、软著等,但这些业务最终没有形成规模运作,原因在于案源少以及团队的打造不成熟。2012年我申请加入高级合伙人获得合伙人会议通过。

在2009年时所里做了一项重大决定,就是在高新区征地建设自己的办公大楼和住宅楼,记得当时的情形是因所选地方偏离市区,有些荒凉,大家对此有的存有争议。所里马东宁主任、吴爱华主任、李万兴主任等顶住压力坚持方向,作为合伙人的我坚决拥护支持、积极响应,尽自己能力筹措投资款。最终在全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办公大楼及住宅楼顺利动工建设,2013年12月求是和信成功迁入求是大厦办公,自此求是和信律师所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2020年求是和信迎来了机构重大改革的第一年,求是和信这些年一路走来奉行的政策是稳中求进,这也是我心目中所认可的政策。行稳致远,稳中求变,变即是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求是和信一直在遵循这个发展规律,稳步前行。长期的积累量变会有质的飞跃,2020年就是求是和信发展史上质的飞跃的变革之年,在马主任的带领下所里决定进行机构改革,将原来的十个部室进行升级,成立了十个法律中心和事务中心,外加两个研究中心,在每个法律中心和事务中心下设立专业部门中心,使专业分工更加细化,大胆启用优秀年轻律师担任部门主任,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业的激情。我所在的知产部改革为第二民事法律中心,我被任命为中心主任,下设知产部、物权部两个法律部,保留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法律部的牌子。经过本次改革,求是和信的整体机构框架和专业分工设计更加合理更加细化,更加有利于和社会服务需求的对接。经过一年的试行两年的发展,实践证明改革是正确的,只要方向和路子对了,发展就会加速。在疫情时代,求是和信的业务不减反升就是很好的证明。我就像求是和信森林中的一棵树,只有扎根于此,加快自身发展步伐,才能与其他求是和信人共同成长,繁盛这片森林。

奉献求是和信 感恩求是和信——

2023年是求是和信建所三十周年华诞,也是求是和信建设“幸福律所”之元年,是一个值得庆祝和祝福的年头,是每一位求是和信人的骄傲。作为一名求是和信的老律师,伴随着求是和信的成长也有18年了,18年来我从一名新兵成长为高级合伙人、中心主任,这都离不开求是和信大家庭的厚爱,离不开求是和信兄弟姐妹们的支持。唯有奉献求是和信才能回报求是和信,这也是作为求是和信大家庭的一员应该做的。《增广贤文》中有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说的是人当有感恩之心,且不能忘本。静下心来的时候,我们需要反思一下,我们当前的工作和事业是从何而来?如何拥有的?我们所倡导的幸福律所是怎样做成的?当每一位求是和信人的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忙碌的身影上映满了充实感,在收获属于自己的丰收果实时,我们要学会感恩求是和信大家庭的馈赠,感恩求是和信前辈们的无私奉献,感恩求是和信的薪火相传,这种感恩会化作一种无穷的力量,让我们奉献于求是和信,无怨无悔,在风雨兼程中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辉煌律师事业,为建设我们的百年强所和幸福律所而不懈奋斗!

此文在写作过程中断断续续,写写停停,一是工作原因,更重要的是一直在思考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求是和信的真情实感,有时觉得感慨颇多而又词穷导致无以言表,有时又觉得心中空白一片无从下笔,犹如返璞归真一般。佛学中有“缘定三生”的轮回学说,指的是人们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冥海之畔的三生石就是见证,我们不推崇迷信,但我心中已与求是和信“缘定三生”!其实说到底,就是对求是和信怀有深厚的感情,已经融为一体,在求是和信就是在家的感觉。这才是此文的核心意义所在。斯文如是,如是斯文,敬请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