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山东求是和信律师事务所!今天是:
博客 微信公众号

求是和信30年 | 王晓峰:有温度的集体,有情怀的人

来源:求是和信网      日期:2023-08-03 08:43      发布人:qshx      浏览量: 1842

毕业回到潍坊之前,我与潍坊唯一的交集就是火车站了,除此以外对潍坊近乎一无所知,更别说潍坊的律师和律所了。毕业后在都昌法庭短暂的实习中,我接触到了求是律师,并钦佩于他们的职业素养。2000年10月,求是与信义和两所合并,成立了现在的求是和信律师事务所。我很幸运地成了求是和信的一员。

初来求是和信就感受到了这个大家庭的和谐与温暖。和着牟斌老兄“天气预报”的油饼榨菜是我最难忘的午餐,冬至时宿爱堂律师邀请到家里吃的水饺是品尝过最香的饺子,生活点滴中无处不透着同事之间的温暖。律所的关怀更是细致入微。从就近解决员工午餐,到马主任将自己在南胡小区的房子用作集体宿舍,处处都体现着律所的关怀。尤其让我们这些当时的年轻人感动的是,在那个公交车只能通到县城的年代,每逢春节,不论是寒亭、昌邑、昌乐的,还是青州、诸城、高密的,不管远近,所里都会协调车辆将我们送到家门口,只为我们不受大包小包返程之苦。

生活上的关爱是一方面,业务上的谆谆教诲更能体现求是和信的温度与格局。合并后到2002年之前,律所的实习律师多达十几个,所里为我们每个人都安排了部室与指导老师。刚入行便有老师手把手地教甚是幸事,也很令其他所的青年人羡慕。虽然自古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说法,但所里的前辈们却是毫无保留地向我们传授执业技巧。我从实习到执业的前几年,先后有张玉铭律师、吴爱华律师、刘延利律师带我,他们不仅指导我开庭,我写成的代理词、辩护词或其他文书,老师们也是逐字逐句地修改,甚至该用什么标点、标在哪里,都会纠正。那会儿不像现在在电脑上批注、修订这么方便,三位老师都是手改。看着他们圈圈点点、勾勾画画、删减添加后的文书,心里满是敬佩与受到点拨后的喜悦。如今自己做了指导老师才体会到,改材料这事儿,其实很耗费时间。但当时只顾着学艺,没有对老师们说上一句感谢,如今想来很是惭愧。正是前辈律师的这种无保留、不计较的奉献精神,培养了一代代优秀的求是和信人。

求是和信的情怀与格局还体现在,时刻为青年律师的发展考虑,为青年律师的发展领路、铺路、让路。我加入合伙,便是吴律师主动提起的,这与很多律所关上入伙大门的做法很是不同。求是和信的很多制度和做法都是围绕青年律师的发展,如合伙人退休即退伙,也是为了给青年律师创造更多的晋升机会,再如初级合伙人制度、中心一部室-团队的管理架构改革等等。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和人才战略,造就了求是和信超稳定的人才队伍。

我坚信自己是求是和信传帮带文化最大的受益者,也定当做求是和信文化的传播者。三十岁风华正茂,三十年初心如磐,值此求是和信三十周年之际,祝愿求是和信:薪火相传,行稳致远;策马扬鞭,筑梦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