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山东求是和信律师事务所!今天是:
博客 微信公众号

求是和信30年 | 张磐:从抬头仰望,到投身其中

来源:求是和信网      日期:2024-01-03 08:55      发布人:qshx      浏览量: 1694

今年,求是和信迎来了成立30周年的纪念日。回首望去,与求是和信一同走过23年,自己也完成了从小学到工作、从家属到律师的转变,每思及此不免百感交集。虽说时光如白驹过隙、似水无痕,但总有一些美好的回忆在平凡的生活中熠熠生辉、不曾蒙尘,借此机会采撷一二与大家分享。

求是和信给我留下最初的印象,是在2000年求是者、信义和两所合并为求是和信后的那个春节。彼时我小学二年级,对父亲加入求是和信的感知,只是上班的地方由离家很近的创业街与蓉花路交叉口(那时还叫“荷欢路”),换到了比新华路佳乐家还要远不少的地方。恰好所里春节期间也要求有人值班,知道年初五轮到父亲值班的我便坚持也要同往,最后索性一家三口一起去所里值班。那时所里还在健康东街与新华路交叉口西北角办公,对当时连自行车都还骑不好的我来说不亚于像天涯海角一样遥远的地方,于是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在没有人的所里跑来跑去、努力跳起来去碰书架的最上面、趴在写字台上去够最里面等等。高高的卷帘门、巨大的写字台、明亮的窗户,一起构成了求是和信在我脑海中的第一印象,也让我对律师这一职业不免多了几分敬畏之心。写到这里想起了那天值班的一点插曲。不知是因为平时甚少与卷帘门这种东西打交道,还是那卷帘门确实不甚好用,只记得心灵手巧的父亲那天费了好大劲也没自己一个人把卷帘门关上,最后三个人一起上才驯服这不羁的铁片。当然,所谓“三个人一起上”,严格来说是我负责喊加油,他们两个人负责关门,然后一家人才在欢声笑语中踏上归途。

因为学业繁忙,所以所里组织的各种出游活动一直无缘参加。直到2008年,才借着十一放假的机会参加了所里组织的临朐石门坊和老龙湾一日游活动,也算了却一桩心事。我们家与付成民律师一家、张义东律师被分到一组,此行付律师和义东哥的个人魅力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付律师全程金句不断、妙语珠连,与特有的慢条斯理的语调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让人忍俊不禁;义东哥气宇轩昂、朝气蓬勃,一直忙前忙后照顾我们这些年纪更小的人。

一行人上午游览完石门坊红叶谷之后,下午又来到老龙湾继续游览,怎么看这次旅途也会这样无惊无险地结束。当然行文至此,大家都知道不出意外的话肯定是要出意外了。临近返程,众人都采购了不少瓜果特产,我和父亲一起帮义东哥往他的后备厢里搬运。眼见义东哥整理后备箱时随手把车钥匙放在一边,我当时不以为意。结果刚搬完转身就听到身后传来“咔哒”一声,转头一看发现父亲见搬完了东西,待义东哥起身便顺手关上了后备箱,而义东哥正在旁边摸口袋找车钥匙,我瞬间便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不禁望天苦笑。义东哥见状以为是我恶作剧把钥匙藏了起来,便急忙来问我,解释半天大家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一群人守着车傻了眼。最后是大嫂带着备用钥匙从市区赶来,才算解决问题,一行人浩浩荡荡踏上归途。

既然要写的主题是“我与求是和信”,那除了父亲对我的影响以外,还有一个人对我的影响是最深的,那就是李万兴主任。小时候与所里接触的机会不多,多数是在年会时才能得偿所愿。初次在年会见到李万兴主任,就让还是小学生的我有种站在老师面前无所遁形的感觉,事实证明我的直觉非常正确,后来才知道李主任是由语文老师“投笔从法”的。直到现在,李主任已经离开我们十年了,每当说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在我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依然是李主任意气风发、慷慨陈词的身影,恍如昨日,难免一时悲从中来。

彼时,具体从何时起已不可考,大概是怀着与集邮相似的乐趣,厌倦了收集干脆面中水浒传、三国演义英雄卡的孩子们纷纷开始收集各式各样的烟盒。我也不例外,虽然平生并未碰过烟草,但那时却对五颜六色的烟盒情有独钟。年会时遇到,看我对李主任放在餐桌上的外国烟盒爱不释手,李主任见状哈哈大笑,教育我“你这个年纪可不能碰这个啊”。得知孩子们只是在收集烟盒,而并不是对烟草感兴趣,李主任松了一口气,大手一挥说“那以后交给你叔了”。说来惭愧,当时虽然喜出望外,但却并未敢当真。毕竟李主任日理万机,这样一件再小不过的事于情于理都算不了什么,第二天就忘了可能才是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候的选择。直到几天后,李主任托父亲带回了那个烟盒,才明白李主任在这件事上有多么认真。

之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新烟盒通过父亲被带回家来,几乎从不重样,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直到若干年后我上了高中,有一次周末回家发现书架上放着一个从没见过的新烟盒,问父亲哪来的,答曰“你李大叔说难得碰到一个之前没给过你的,嘱咐我一定要给你捎回来”。听罢伫立良久,不禁哽咽。事实上,小学时收集烟盒的热潮两三年后便早已匆匆退去,我的喜爱在又径自维持了几年之后也几近消耗殆尽,只有李主任依然十年如一日地将这件事放在心上,尽己所能去完成当年因为一个小孩子无心的愿望而许下的承诺。所谓“君子无戏言”,莫过于此。如今斯人已逝,唯余哀思长存。现在想来,李主任虽出身杏坛,却几乎从未对我说教,反倒身体力行,给我上了一堂又一堂宝贵的人生课。“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大概是对李主任在我心中形象最好的注脚。

山河日月铭刻璀璨初心,卅载春秋写就筑梦华章。我深知,登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立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与求是和信一路走来,既要感恩马东宁主任、李万兴主任等老一辈求是人对我的悉心教导、言传身教,也要感谢每一位律师同仁对我的无私帮助、坚定支持。正是求是和信“传、帮、带”的传统,造就了前浪苍劲、后浪澎湃的稳定格局;也正是求是和信薪火相继、赓续传承的文化,奠定了坚守初心、筑梦百年的坚固基石。在求是和信成立三十周年之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首昨天,我们感叹“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审视今天,我们深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展望明天,我们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路虽远行则将至,事本难做则必成,衷心祝愿求是和信永远求贤若渴、虚心若愚,祝求是和信永远志存高远、勤勉笃行,祝我们的求是和信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