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山东求是和信律师事务所!今天是:
博客 微信公众号

求是和信30年 | 李婕:一位青年律师所思——致敬求是和信30周年

来源:求是和信网      日期:2023-12-18 09:26      发布人:qshx      浏览量: 1486


30载春秋,风华正茂,30个轮回,芳华依旧。伴随着求是和信30周年的来临,作为初出茅庐的青年律师,恰逢自己而立之年,心中感慨颇多。常言道三十而立,从前感觉30岁是如此遥远,转眼间自己已到而立之年。既有对职业发展的迷茫,亦有对漫漫人生路的无限感慨。前段时间朋友赠书《30岁的反击》,里面有段话特别喜欢-没有任何一种别人定义的人生,值得你磨灭自己内心的期待。90后被称为佛系的一代,其实90后也有属于自己的心声,拥有自己的想法。30载春华秋实,在此浅谈三个词,致敬求是和信。

一、选择

我们常说,生活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注脚。“行到水穷处,坐观云起时”是选择,“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亦是选择。作为青年律师,大家都在谈论“迷茫”,对步入律师职业后的迷茫,对未来职业方向的迷茫,对执业初期选择精进业务还是拓展案源的迷茫,乃至对选择成为一位什么样的律师的迷茫。人生无法预知,每条路都需要走过才有资格评判。

B站曾经联合多家媒体发布视频《后浪》,为当年青年风采发声。视频一出引发热议,现实中很多80.90后表示,他们并没有“前浪”想象中拥有那么大的自由和选择,年轻人不是早早就懂得了“不惑”,而是早早就挑起了重担。作为年轻一代的青年律师,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根据司法部发布的《2020年度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统计分析》,截至2020年底,中国律师已突破52.2万人。近五年,中国律师行业从业人数每年都在以10%的速度递增。作为青年律师就未来职业方向、面临生存压力时的迷茫,很多时候不是前辈律师一句“我们也是从那个时候过来的”就能打消掉。但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职业之路更要一步一步地走。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不忘初心说起来很空,像鸡汤却是实在话。在面临种种选择,纠结迷茫之时,初心就像一根定海神针,抽丝剥茧、拨云见日,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就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听到前辈王晓峰律师对青年律师的寄语“输赢是案件的结果,不是评价一个好律师的标准”时,用激动得眼泪都要流了出来形容都不为过。虽执业年限尚短,也见证过形形色色的人。遇到过认为青年律师经验少,对青年律师多加怀疑缺乏信任的当事人。也遇到过唯结果论,并以此作为评判律师好坏标准的客户。执业以来,回首来时路,改变最大的其实是自己的心态,慢慢的也建立起自己心中对于律师及案件结果的评价标准。

二、传承

云海苍苍,江水泱泱,文化之风,山高水长。 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生生不息。一种文化的落地,无非经历三种阶段“知”“信”“行”。我所的核心价值是“崇法、尚德、敬业、协作、奉献”。入所之初,对于本所的律所文化,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上,即为“知”,随着执业年限的增长,前辈律师身体力行践行着十字方针,我们年轻一代律师在耳濡目染下渐渐顿悟,是为“信”,亦为传承。

从前对于传承的理解,浅显停留在前辈律师对后辈青年律师业务的指导。随着入所时间的加长,慢慢发现,传承的意义潜移默化地体现在日常的方方面面,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前辈律师的处事原则、奉献精神、对业务的极致追求,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让我们不知不觉中以优秀的标准在成长。自2022年有幸加入青年委员会以来,有更多机会参与到所里的各项文体活动,每一次活动的参与,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都能更深刻地感受到律所超强的凝聚力及各位律师的奉献精神。大到整体活动环节的层层衔接、小到语言的反复推敲、精准雅致,前辈律师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严谨细致的态度,值得每一位青年律师认真学习。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求是和信人的凝聚力、奉献精神,每一位参与进来的青年律师都有切身体会,这就是文化的传承。

三、青年之气

习近平主席强调,年轻干部要胸怀“六气”,分别为高远志气、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铮铮骨气、十足底气。我愿称之为青年之气。这次拜师暨授书仪式,前辈律师赠送的寄语,对我们青年律师寄予了厚望。感动之余,我们应该思考,作为青年律师,除了有年轻的年龄,更要有年轻的精神面貌,思想敏锐、富有创造。作为法治建设的践行者,要胸怀坦荡、浩然正气。律师作为一门专业性要求极高的职业,十足底气来自真才实学,来自过硬本领。青年律师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夯实基本功,做一名专业的律师,为实现我所建设百年强所、辉煌律师事业、致力法治中国添砖加瓦。

最后引用诗歌《你的样子》一句,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作为年轻一代法治一分子,我们的样子,就是未来法治的样子。

九万里风鹏正举,奋斗吧,青年们!